京都百俠圖 - 第 33 章 石破天驚(5)
通理大師臉色鐵青,手中的念珠砰然落地……
石經山間。
鄭十二娘拼命朝山上奔跑。
她比以前更加成熟,目光剛毅。
她跑過藏經洞,發現一座座矗立的經版綿延直上,直達金仙公主塔。
經版上鮮血淋漓,寫滿“鄭十二娘”。
鄭十二娘攀援而上,到達金仙公主塔前,這裏已是山巅,而且是辛安跳崖之處。10個僧人雙膝跪地,為辛安默哀。
鄭十二娘來到10個僧人前,雙膝跪地。
鄭十二娘悲痛的叫道:“辛公子……”
鄭十二娘沒有表情,莊嚴肅穆。
從山下仰視山巅,夕陽西下,暮霭之中,映出鄭十二娘跪地的剪影……
鄭十二娘咬破手指,用鮮血書寫經版。她含淚镌刻四桢經版。
鄭十二娘跪于經版之前,燒了三柱香。她默立經版前,淚水盈盈。
在下山的路上,鄭十二娘路遇守井老人。守井老人坐在石井沿正“吧噠吧噠”吸着旱煙袋。他飽經風霜,滿臉樹皮色,皺紋叢生。
鄭十二娘恍恍惚惚地問守井老人:“老人家,人世間有靈魂嗎?”
守井老人點點頭:“有,有的人魂早沒了,只剩下一個臭皮囊;有個人沒有了臭皮囊,可是靈魂還在……”
鄭十二娘悄然飄下山……
一團白霧冉冉升起。
紅塵庵佛堂內,一豆青燈。鄭十二娘正在打坐。
她的耳中響起通理大師的聲音:“讀一百遍經書,聽一千次說法,也都像隔靴搔癢一樣,抓不着癢處,難達實在彈境。銀與鐵堅固難以溶化,山與壁險峻難以攀登。禪如鐵牛般渾身銅牆鐵壁,必須心志堅定,以他身心力去接近彈,只管打坐,才能突破鐵壁,進窺彈道。”鄭十二娘打坐完,回到卧房,在書案上寫下“常樂我淨”。然後端坐椅中。
鄭十二娘取出一部經書,經書呈紫紅色,書頁泛黃,是大唐三藏法師玄藏所譯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。
鄭十二娘手捧經書細閱。
入夜,蟬聲頓歇,暖風吹拂松林,發出此起彼伏的林濤聲,夾雜着松香、野花香、濃重的泥土的氣味。小溪潺潺的流水聲,清晰的傳進寺院,像悠揚動聽的音樂。
這時,一股勁風襲來,燈燭頓滅。窗前有一個人影一閃,鄭十二娘慌忙把經書藏到懷間。一忽兒,一根粗粗的旱煙管伸了進來……
看了有點緊張不知所措。
濃香彌漫。她意識到這是一種熏香,于是大聲喊道:“有賊!快來人!”
他暈了過去……
鄭十二娘醒來時正躺在床上。鹦鹉正往她的嘴裏灌湯藥。
鹦鹉說:“剛才我看到有個女人蹲到你的窗下吹香,你一叫喚,我一叫喚,她就上房跑了。小姐,這山上有土匪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她們不是沖我來的。”
“那是沖誰?”
鄭十二娘說:“佛祖舍利……”
這天黃昏,一抹晚霞斜倚在的西側,河上的老柳歪歪的,梢頭挂着點光彩。青年石匠綠開石正坐在院裏,只見土路上揚起一團煙霧。
鄭十二娘和鹦鹉走了過來。
鹦鹉說:“哥哥,我帶着十二娘來了。”
綠開石望着鄭十二娘:“你就是十二娘?”
鄭十二娘問:“怎麽?”
綠開石憨憨地搔搔頭皮:“這名字如雷貫耳,這麽水靈的一朵鮮花,怎麽就出家了呢?”
鹦鹉說:“人各有志呗,像你,每天就知道鑿石頭,刻石頭,都快變成石頭了。”
綠開石說:“七十二行,行行出狀元。”
鹦鹉說:“拉倒吧。快去給十二娘熬點棒渣子粥!”
綠開石回答:“遵令。”
衆人一陣大笑。
大家走進石匠綠開石的家中。
綠開石把一盆熱氣騰騰的棒渣粥端到桌上。鄭十二娘、鹦鹉圍坐桌前,綠開石為衆人盛粥。
綠開石說:“來,十二娘,嘗嘗的咱們種的老玉米渣粥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好香!”
綠開石說:“這批活兒做完了,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入地宮?”
鄭十二娘說:“通理大師要選個吉日,你沒看各地的野豬聞着味都來了。”
綠開石說:“我估摸着又要有一場大戰。”
鹦鹉說:“可別動刀動槍的,真吓人!”
綠開石端上水果,有磨盤柿子、紅果。
綠開石指着窗外院裏的柿子樹:“就是從我這院裏的柿子樹上摘的,磨盤柿子,長得就像個小磨盤。”
鄭十二娘拿過一個柿子贊道:“果然名不虛傳。”
綠開石捧着一個蒙着紅布的東西過來,放在桌上。
綠開石說:“聽妹妹說你來,我給你準備了一個小禮物,請看看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觀音像。”
綠開石搖搖頭。
鹦鹉說:“石柿子?”
綠開石搖搖頭,說:“你就知道吃,有點靠譜兒。”
鄭十二娘脫口而出:“石獅子。”
綠開石說:“對了,這是我雕的。”
紅布抖開,露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白玉獅子。
當晚,在鄭十二娘的房間,鄭十二娘正在桌前端詳這個小白獅子。
窗外有個人影一閃。
鄭十二娘連忙出屋,只見有個人影朝南奔去。
鄭十二娘朝南追去,只見在經塔前有一簇人。
善定問:“什麽人?”
鄭十二娘回答:“是我,十二娘。”
通理大師、善銳率領一些僧人正在往地宮運經版。
壓經塔北面有三個經幢座,周圍雕刻佛、菩薩、飛天、花草等雕像。塔基中心有一磚砌地空。沿着塔窯東、南、北三面各有一道深溝,塔西面是山崖石根。
鄭十二娘看到地宮南北長約19米,東西寬約10米,深有5米,南層以方磚鋪墁,周圍砌磚牆,東牆中部有一石門。經版是一排排順序排列。藏經版六層。
鄭十二娘說:“剛才我看到窗外有個人影一閃,于是追到這裏。”
通理大師說:“我已派人在四處放哨,防止賊人。這部分經版現在全部刻完,正一步步挪進地窯。白天惹人耳目,只能夜晚幹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我也幫助往裏搬吧。”
通理大師說:“你受傷剛好,不能累着,回去休息吧,讓師兄們幹吧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不,我也要盡一份誠心。”她扛起經版走過地宮。
一忽兒,鄭十二娘已是嬌喘籲籲。
鄭十二娘随着善銳、善定等人搬運了數塊經版,鄭十二娘發現通理大師不見了。
鄭十二娘問善定:“師父呢?”
善定回答:“師父到三公塔去了。”
“這麽晚了,到那兒做什麽?”
善定回答:“今天是清明。”
明月皎皎。
三公塔矗立在草木叢深、曲徑通幽的墓地中。前面是高大的遼塔,三公塔是三座修造相同塔形建築。
通理大師跪立塔前,燒香作揖,神色莊重。
鄭十二娘遠遠望着,不願驚動師父。
通理大師悲哀地吟道: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衆人皆醉我獨醒。師兄們,你們安息吧。想當初,嵩山三結義,我們弟兄三人發誓,有難同當,有福同享,替天行道,殺盡奸邪;可是如今,你們一個被奸臣所害,刎劍而亡,一個遭了歹人暗算,中毒而死,如今只留下我一個,好不凄涼!……”
通理大師泣不成聲。
鄭十二娘為之感染。
通理大師忽然喝道:“什麽人敢在一旁偷看?”
鄭十二娘回答:“是我,十二娘。”
通理大師說:“我說的不是你,而是你身後之人!”
鄭十二娘身後一陣風響。回頭一瞧,沒有人影。
通理大師手一揚,一個妙齡女子從一棵老槐樹上栽下來。
鄭十二娘奔到那女子面前一看,如花似玉的一個少女,胡裝,斜插一柄寶劍。她胸脯上呼呼冒血,臉色蒼白。
通理大師趕到,大喝一聲:“是誰派你來的?”
少女回答:“水印公主。”
通理大師喝問:“有何貴幹?”
“打聽佛祖舍利入穴時辰。”
“還有什麽?”
少女說:“打探埋穴的地方。”
通理大師問:“你們要佛祖舍利做什麽?”
“我國國王也信佛,他想把當年分給八個國家的佛祖舍利據為己有。長白山的金主也來了,他想滅了這邊的香火……”
少女頭一歪,死了。
通理大師說:“真是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啊!”
鄭十二娘問:“師父在哀悼文贊法師嗎?”
通理大師點點頭:“還有你的爹爹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我爹爹?”
通理大師緩緩的說:“想當初我們形影不離,抱負遠大,志同道合,時常雲聚嵩山,談天說地,飲酒吟詩,後來你爹中了狀元,走入官場,浮沉不定。汴梁相國寺的文贊法師因為失去一個心愛女友,遁入佛門。我也因厭倦人世間的虛僞、狡詐,不甘算計人生,也做了一個游僧。最終栖身雲居寺,開放雲居寺戎壇,獲得施舍。主持刻經事業。”
鄭十二娘說:“師父是有志者,事竟成。”
通理大師說:“你爹學問最深,但性格正直敢言,如今這世道黑白颠倒,是非混淆,正不壓邪。直言不諱,得罪權貴,引火燒身,正當他要想去大展鴻圖之時,卻做了刀下鬼,真是可惜啊,可惜。”
鹦鹉匆匆跑來。
鹦鹉說:“我哥哥失蹤了,一天沒有回來。”
鄭十二娘問:“他到哪裏去了?”
鹦鹉說:“他一早去楊坊趕集,就沒有回來,有人看到他被兩個大漢劫走了”。
通理大師說:“綠開石是地宮的開鑿人,賊人抓他是要了解地宮的情況。”
鹦鹉急得溢出眼淚,說:“這可怎麽辦?”
深夜,一個山洞裏。
綠開石吊在中央,完顏亮和幾個扮成買賣人的金兵正在拷打綠開石。綠開石被皮鞭抽得皮開肉綻。
完顏亮問:“地宮的門在哪兒?有沒有暗器?快說!”
綠開石咬緊牙關,一聲不吭。
完顏亮問:“佛舍利藏在哪裏?”
綠開石說:“你們喪盡天良,還有什麽臉面供養佛骨?呸,癡心妄想!”
完顏亮說:“好啊,你這個臭石匠,我就不信你是石頭雕的!”
完顏亮奪過鞭子,朝着綠開石的身上狠抽……
山洞裏回蕩着“啪,啪”的皮鞭聲。綠開石昏了過去。
完顏亮在一個金兵耳邊耳語幾句,那個金兵出去了。
蠟燭複又點燃。
完顏亮和衆金兵正在瞌睡。那個金兵扛着一個麻袋進了山洞。他把麻袋往地上一掼,解開袋結,露出口塞破布的鹦鹉。
鹦鹉看到遍體鱗傷的綠開石,掙脫繩索,不顧一切撲了上去,拽掉口中的破布。
鹦鹉叫道:“哥哥,哥哥……”
綠開石聽到鹦鹉的呼喚,睜開雙眼,看到鹦鹉,又急又恨。
鹦鹉說:“哥哥,你受苦了……”
綠開石狠狠地瞪着完顏亮:“你們這夥畜牲!”
完顏亮獰笑着,說:“說出來就放你們兄妹出去,外面的月亮多圓,星星多亮,人生很美好啊!”
綠開石說:“那就做你的美夢吧!”
完顏亮朝金兵一揮手。兩個金兵拽過鹦鹉,将她剝得精光,按在地上。鹦鹉拼命反抗,力不從心。
完顏亮爆發出一陣大笑,說:“石窩村不愧是出美玉的地方啊!”
綠開石不忍看到這殘酷的場面,扭過頭去。
完顏亮說:“她還是一只小雛雞啊!”
一個金兵淫笑道:“她是一只綠鹦鹉。”
完顏亮問:“說還是不說?”
綠開石牙咬出血,血水順着嘴角滴下來……
完顏亮一揮拳。一個金兵獸性大發,撲到鹦鹉身上……
鹦鹉拼命掙紮,一腳踢開金兵,爬起來,一頭撞在石壁上,血流滿面,倒地而亡。
綠開石痛苦的叫道:“妹妹!妹妹!”他一腳朝完顏亮踢去,踢中完顏亮的胸膛。
完顏亮惱羞成怒,抽出寶刀,朝綠開石劈去……
綠開石的腦袋被劈落下來,血流如注,濺了完顏亮一臉……
第二日上午,陽光燦爛,雲居寺掩映在團霞瑞霭之中。花木繁茂,雲松蒼翠,香煙袅袅,佛樂盈盈。
通理大師銀髯飄灑,披着三論宗的法嗣袈裟,在四大班首、八大執事高僧的簇擁下,走上高臺,臺下立着八百僧人,十分壯觀。
鄭十二娘緊緊挨着通理大師。
臺中央一座木雕蓮花臺上,紅绫覆蓋着裝有佛祖舍利的石函。
雲居寺鐘聲齊鳴,震耳欲聾。
八名高僧守護在紅绫石函前。
方陣前,一字排開雲居寺三百名樂僧組成的佛樂隊。“佛耳”大號朝着高臺,周圍簇擁着法鼓僧、法钹僧、法鑼僧、法磬僧、雲板僧、笛簫僧。青黛色的僧衣、耀眼奪目的袈裟,青淡淡的香煙,更襯托出一派肅穆、莊重的氣氛。
佛祖舍利入穴儀式在肅穆的氣氛中進行。
通理大師緩緩走上前,揭去紅绫,石函畢露。
上千雙崇敬的目光集于一束。
頃刻,阿彌陀佛聲奏響成一片。
在場的僧衆齊刷刷跪伏于地,磕頭膜拜。
猛然間,三聲響镝破空而起,忽刺刺的尖嘯聲震驚了古老的寺院。
飛镝響處,號角齊鳴,完顏亮率領數百金兵從四面殺入。
一聲唿哨,大雄寶殿上躍下水印公主等5名西夏國女賊,齊發飛針,守衛石函的八名高僧應聲墜地。
四大班首、八大執事驚愕地對視了一眼。
一場混戰。
通理大師屏住氣,臉憋得如同紫茄子;一拂袖子,一陣強風襲來。
他渾身已變得火炭般通紅,如同一座燒紅的鐵塔。那些利箭、飛針射在他的身上,紛紛折斷,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。通理大師大喝一聲,如同千鈞霹坜,牆頭上登時滾下幾個金兵……
三個金兵高手閃電般跳進,一個精瘦如燈,手持一柄梅花錘。一個魁梧如牛,手持一柄梅桦铛。另一個雙目如電,高大如樹,手持一柄梅花槍。鄭十二娘悄悄的對通理大師說:‘梅花三友’到了!這可是冤家。梅花老大一個進步,朝大師肋下襲來。肋下是大師的虛處,這一招明眼人一看即知是行家所為。善銳一看情勢危急,大叫一聲,抽步一掌朝梅花老大後背擊來。梅花老三一挺梅花槍,掀翻了善銳……
通理大師急忙回身,一掌削斷了梅花槍;又一腳踢飛了梅花老三,梅花老三慘叫一聲,如落花紛紛。
梅花老二手持梅花铛,大叫一聲,沖了上來。
通理大師一個騎馬蹲裆步,任憑梅花鎖向他的胸口剌來;梅花老二手持的梅花铛一大師的胸口,如同觸到硬鐵,梅花铛“咔嚓”一聲斷了,梅花老二接連倒退兩步,口噴鮮血如注,倒地身亡。
梅花老大急紅了雙眼,挺動梅花錘,沖向大師。
通理大師抖擻精神,大喝一聲,如同一聲悶雷。梅花老大不住倒退,撞到一棵樹上,雙眼一翻,口吐白沫,似一棵病樹倒下了。
鄭十二娘趁亂早已把石函抱在懷中。完顏亮見狀朝鄭十二娘撲來。
鄭十二娘與完顏亮搏打。水印從後面襲來,揮起寶劍刺向鄭十二娘。
善定右臂被水印的寶劍斬斷,鮮血淋漓。善定斷臂與水印大戰。
鄭十二娘與完顏亮等大戰。
鄭十二娘利用壓經塔、大殿、樹木等地形地場上與完顏亮盤旋,接連殺死3個完顏亮的親随。
雲居寺西面塵煙滾滾,數十面“金”字旌旗閃動,號角齊鳴,驚天動地,漫天蔽地的旗幟席地而起,盔甲齊整的金軍兵将騎馬向雲居寺壓來。
殺氣騰騰的金主率領大批金兵殺來,喊聲震天。
急促的馬蹄踏地聲,由遠及近,聲聲危急。
通理大師趕到完顏亮面前,大聲對鄭十二娘說:“金兵大隊人馬已到,你快走,要保護佛寶。”
通理大師與完顏亮大戰。
鄭十二娘全身多處負傷,血染僧衣。她悄悄從一側潛入地宮。
鄭十二娘手捧石函,端坐經版叢中。
金主率領大批金兵殺來,喊聲震天。
通理大師扼死完顏亮,水印用飛針戳瞎通理大師的雙目,通理大師用頭撞向水印,水印頭撞經版而亡。
大批金兵潮水般湧來……
鄭十二娘怨憤高亢的歌聲升起……
由西而來的一條小河奔騰而來,翻卷着,漸漸彙成洶湧澎湃的大河;阻擋了金兵的前進,金主驚慌失措,撥馬後退,金兵戰馬紛紛潰退。
疊現字幕并畫外音;從此這條河就叫拒馬河……
壓經塔下的地宮中,鄭十二娘莊重地打開石函,一層層地打開,最後現出一個錦匣。
鄭十二娘将錦匣安放中央,脫去外裝,露出潔白的內裙,雙膝跪地,三揖首;打開石函,取出佛祖舍利,吞入腹中……
(劇終)